液体欲望:他像疯了一样占有了她退出-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韩国政坛切换“大选模式”开启群雄逐鹿
据新华社报道,韩国宪法法院4日上午宣布通过对尹锡悦的弹劾,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
韩国宪法规定,总统被罢免后必须在60天内举行总统选举,各党派预计将迅速进入大选备战状态。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毕颖达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弹劾案通过后,韩国政治可能将逐渐恢复到正轨,政坛和社会都会相对更加稳定。“因为保守派可能将集中精力应对下一届大选,但是国民力量党想要整合内部力量并不容易,保守派大概率会丢失政权。按目前局面,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胜选的概率非常高。”
民调机构Real Meter 上月底就下届总统热门候选人支持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李在明以49.5%的支持率领跑,保守阵营的雇佣劳动部长官金文洙以16.3%的支持率位列其后,其后依次为大邱市长洪准杓、国民力量党前党首韩东勋、首尔市长吴世勋等。
在上一届总统选举中,李在明以不到1%的得票率差距败给尹锡悦。2022年尹锡悦上台后一直面临“朝小野大”的局面,政治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围绕其夫人金建希的丑闻不断升级,成为在野党的主要攻击目标。韩国朝野斗争愈演愈烈,尹锡悦推行的改革和预算方案皆受阻,他将此归咎于在野党和反对势力,最终于去年12月3日宣布“紧急戒严”,宣称旨在铲除“从北势力”,维护宪政秩序。这是韩国时隔45年再次出现戒严事态,随后韩国国会通过尹锡悦弹劾案。
“尹锡悦从宣布戒严到被国会弹劾,他的政治生命基本结束,弹劾案宣判后尘埃落定,彻底成为弃子。”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旻对澎湃新闻表示,接下来,尹锡悦主要面临“内乱罪”审判等司法问题。“但从去年至今的一系列政治动荡都使韩国的政治分裂和极化更为严重,保守的更保守,进步的更进步,最后变成了一种‘敌人思维’,而不是‘是非思维’。”
弹劾的台前与幕后
尹锡悦弹劾案涉及五项指控,包括紧急戒严是否违宪、军警围堵国会是否违宪、发布“禁止政治活动”条款是否越权、是否曾有“逮捕议员或法官”指示,以及是否试图操纵选举委员会。这些指控牵涉戒严过程中诸多隐秘细节,也成为该案裁决的关键。
去年12月3日晚,尹锡悦通过电话向各部门直接发号施令,被视为核心焦点之一。前国家情报院第一次长洪壮源在作证时说,尹锡悦在宣布戒严后给他打电话指示:“趁此机会全都抓进去清理掉。” 但他补充说,没有指示具体要抓捕谁,要求给前防间谍司令官打电话。尹锡悦方面律师抓住漏洞辩护称,指示是抓间谍,洪壮源误解了含义。
随后,前陆军特战司令官郭钟根作证:“戒严当晚尹锡悦亲自来电话,指示封锁国会,后来又要求‘就算破门而入,也要把人拉出来’。”他清晰地记得,当时部队还没有进入国会,所以拉出来的对象只能是国会议员。
尹锡悦在庭审辩论中否认戒严当晚曾指示“从国会拉人”,并指责郭种根等人是在“为扣上内乱帽子和弹劾而搞阴谋”。根据韩国《刑法》,如果确认尹锡悦指示动用军队或警察逮捕国会议员、在野党领导人或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人员,这将构成以武力推翻立法机关的行为,内乱罪成立。而且,这还被认定为严重违反宪法,足以构成弹劾理由。
在弹劾审理过程中,尹锡悦的说法与多名证人的证词相悖,事实难辨。他主张总统行使紧急戒严宣布权属于统治行为,并誓言“战斗到底”。在这样的“宣言”下,尹锡悦的支持者及保守派人士的集会和弹劾抗议行动也愈演愈烈,甚至出现冲击首尔法院事件,这被认为受到极右翼YouTuber和个别宗教人士的推波助澜。保守派的大规模集会示威与进步派势力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对宪法法院审理弹劾案审理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
弹劾案落槌后,韩国社会尤其是极右翼的动态受到关注。毕颖达指出,韩国的极右势力可能会对弹劾罢免结果反应剧烈,但他们毕竟占少数,看似声势大,形成的是短期轰动效应,实际上是为了博眼球和吸引年轻人的加入。而稳健的保守派当中不少人对他们也持批评态度。
进步派媒体《韩民族日报》3月发文指出,12·3戒严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毫不避讳地将国民力量党称为“极右翼政党”,该党“极右翼化”的趋势从文在寅政府上台(2017年)前后便开始。要阻止这种趋势,则需将保守政治势力与极右翼社会群体隔离开来。
大选争夺战开启
韩国政界立即进入大选模式。共同民主党方面,李在明的出马似乎呼之欲出。国民力量党将不可避免受到总统弹劾的负面影响,恐需收拾残局,平息事态。
此次弹劾尹锡悦过程中,国民力量党内曾出现“挺尹派”和“挺韩派(支持韩东勋)”之间的不和,前者反对弹劾,后者希望尹锡悦有序下台,最终韩东勋不堪压力辞去党首。随之,执政党形成以紧急对策委员长权宁世和党鞭权性东为核心的领导层,对外传达反对弹劾尹锡悦的声音,但党内仍有不同声音。
回顾2016年韩国前总统朴槿惠被国会弹劾后,她所在的执政党新国家党内讧不断,“倒朴派”和“亲朴派”闹得不可开交,最终30多名议员退党,创建了一个新的保守党。保守政党陷入长期分裂,间接导致保守政党在此后几年的国会议员选举、地方选举中落败。国民力量党会否重蹈覆辙还是重整旗鼓,引发关注。
李旻认为,国民力量党从结构上再次分裂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已经有了朴槿惠时期的前车之鉴,可能会在执政路线上出现分化。曾经党内的亲尹势力属于保守中的保守,专注于保守派的基本盘。而目前保守阵营有参选意愿的韩东勋和首尔市长吴世勋,他们主张既要兼顾保守基本盘,又要争取中间选民的“中道”。这两个方向可能会形成分歧。
韩国选民的政治倾向呈现出三成保守、三成进步、四成中间的局面。中间选民目前对政治现状呈现出失望态度,而他们正是朝野各方瞄准的目标。
韩东勋去年12月16日辞去国民力量党党首后,时隔两个月出版回忆录《国民优先》,重启政治活动。他在新书发表会上表示时代应该变化,应该对“87体制”(1987年版宪法)进行修改。这一观点被解读为试图创造新的政治框架,来吸引对现有政治力量持怀疑态度的中立阶层。
首尔市长吴世勋也跃跃欲试,3月27日在首尔大学演讲时表示:“一般我都会安静地工作,但一旦选举开始,像我这样的人就会成为可怕的候选人。”不过,韩国检方3月20日就政治掮客明泰均相关嫌疑对吴世勋的办公室及住宅展开扣押搜查,司法风险或对其产生不利影响。
在李旻看来,提前大选的情况下,保守阵营并不是完全没有胜算,现在支持率远远落后李在明,是因为几位候选人分散了支持者,一旦确定唯一候选人,韩国三成的保守倾向选民会为其投票,这部分是“铁票仓”,再加上一部分中间选民,实际上可以一战。
毕颖达则认为,按照目前的局面,李在明胜选的概率非常高,他在党内的地位无可替代,放眼党外支持率也遥遥领先。当然在大选前的这段时间也可能出现对李在明不利的爆料或突发事件,对其竞选造成严重冲击,但他经历了多个官司都化险为夷,应对能力不容低估。
值得一提的是,李在明近来在政治斗争之余还对企业频频示好,3月20日,他高调与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会晤时表示,“企业好,国家才好;三星好,三星的投资者才好。”他试图改变形象,专注于实用路线、扩大支持基础。在对待财阀集团的态度上,进步派主张严查政企勾结、严打官商腐败。而保守派则强调财阀对韩国经济的贡献,更多采取“亲企业、亲市场”的态度。
据韩国《每日经济》报道,有预测称李在明最快将于4月6日左右辞去党代表职务,集中精力准备选举。但也有分析指出,考虑到中立层的舆论,共同民主党不会显示出胜券在握的姿态,暂时会采取“低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