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我又馋你了:魔幻三国之江山美人-民生访谈|宝妈宝爸、毕业生、骑手……上海如何为不同人群提供就业保障
【编者按】
对于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如何为民解忧、马上就办?如何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由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携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推出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正在火热进行,今年的访谈将以“投资于人,打开民生新空间”为主题,为政府部门和市民群众架设沟通桥梁。
4月28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佳瑛走进直播间,围绕各个不同群体的就业服务和职业保障等相关话题分享了最新政策。

4月28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杨佳瑛做客《2025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 “话匣子”微信公号 图
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已有138万人纳入“新职伤”保障范围
“新职伤”此前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目前在上海试点的成效如何?外卖骑手等群体申领相关待遇时是否方便?
在回答上海大调研·澎湃新闻上述提问时,市人社局表示,2022年7月,全国7个省份启动了职业伤害保障的试点工作。上海位列其中,将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等4个行业的7家头部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个人无须缴费,由平台企业按照“按单计费、按月缴费”的方式参保,保障的力度和工伤保险基本相当。
截至今年3月底,上海已累计将138万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纳入保障范围,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提供了基本保障。上海创新采用了全程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服务模式,还开通了线上申请渠道,实现了“全程网办”。骑手如果在送单过程中不幸受伤,可以直接APP一键申报,在线提交材料,实时跟进平台经办和审批过程,医药费、报销款等也将通过线上自动流转。特别是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等待遇的给付,都实现了“免申即享”。
宝妈宝爸:生育友好岗已让4000多人受益
2024年12月,上海市开展“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工作,支持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工作方式灵活、工作环境友好的岗位设置为“生育友好岗”,原则上提供给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劳动者,工作量和薪酬基本不变。市人社局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4000多人成为了“生育友好岗”的受益者。
除了“生育友好岗”之外,上海今年还将推出产假社保补贴政策。这项政策面向用人单位的女职工,在产假期间,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可按50%的比例给予补贴,从女职工生育当月起一直可补贴6个月。
据悉,产假补贴政策按照“属地管理,先缴后补,一次申领”的方式给付,市人社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细化方案、简办流程,将以更便捷的方式给到企业,尽可能做到免申即享、直达快享。
针对市民关切的养老金问题,市人社局表示,今年上海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增加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增加的养老金从今年1月起补发。
高校毕业生:为离校半年左右没工作的提供实名制服务
过去一年,上海市城镇新增就业62.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今年一季度,上海的就业工作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63万人,同比增加0.76万人。
如今,上海正在打造“乐业之城”,今年以来密集举办了680多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8.2万个,还把招聘会开到了虹桥火车站出口处和商场等交通便利、人员密集的地方。原先的“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也升级成为“乐业上海第一站”,信息更加集成,功能更加全面。
今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4.6万人。市人社局表示,今年将做到供给岗位更多、鼓励政策更多、就业渠道更多。
对于招用毕业年度的高校毕业生或者离校2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的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等方式,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即每招用1人可补助1500元。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还可以有最长1年的社保补贴等。
而针对毕业生,市人社部门在学生离校前将公共就业服务送进校园,招聘会开进校园,还将职业指导的关口前移到大三,让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以及知识技能储备。
如果学生在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特别是在离校后半年左右的黄金期内,市人社部门会按照“一人一档一策”的方式,开展“1131”实名制服务,即至少1次政策宣传、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推荐。
近年来,上海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帮扶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走在全国前列。
技能人才: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难题
“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并存,如今成了就业市场上普遍的结构性矛盾。市人社局表示,将更加突出需求导向,以急需紧缺、中高等级、促进就业为主攻方向综合施策。
聚焦中高等级的技能培训,打造梯度化的技能提升补贴体系,根据急需紧缺的程度和技能等级形成补贴标准,通过培训取得高级技师等级证书的最多可补贴4550元。此外还要发挥龙头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作用;树立专业品牌,做强技能培训机构。
针对三大先导产业和养老家政等保障性重点行业,上海围绕技能培训推出“一高一低一强”,即提高补贴标准,降低培训补贴的申领门槛,以及做大做强培训主体。
今年,“培养高技能人才5万人”已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一季度已培养2万人,“十四五”期间可累计培养超过20万名高技能人才。国家人社部最近在上海成立了全国首个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区域中心,以这一平台为载体,上海正加快开发一批紧扣市场所需、民生所盼的新职业标准,比如契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脑机接口设备应用,贴近日常生活的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等新职业项目。